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杜甫 杜甫〔唐代〕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李白往往写出很美妙的诗文,写的就像阴铿那样好。
我也算得上是鲁郡的隐士,喜爱他就像对待自家弟兄。
喝醉后可以同盖被子睡觉,白天就结伴携手一起游玩。
想到我们还有个隐逸的期约,便一同去寻访城北郭先生。
进门后就产生高雅的兴致,年幼的小童也让人感到清雅。
一直到夕阳西下寒杵声起,晚云笼罩古城还不想告辞离开。
就如《橘颂》中的高品格之人,谁会贪恋故乡风物之美呢?
我们不想讨论仕途的事情,而安闲沐浴于纯真的友情之中。

注释
李侯:指李白。佳句:指诗文中精彩的语句,借指美妙的诗文。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四载(745年)。当年秋天,杜甫再次来到前几年的旧游地鲁郡(今山东兖州),而此时李白有家寄住鲁郡任城县(今山东济宁),两人便相约同访鲁郡城北的范十居士。两人均作诗记述此事。李白诗为《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杜甫诗即《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仇兆鳌《杜诗详注》云:“天宝三载三月,白自翰林放归。四载,白在齐州,公与同游历下,所云‘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是也。”

参考资料:完善

1、 萧涤非 等·杜甫全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2、 陈贻焮·杜甫评传·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赏析

  此诗先写作者与李白的深厚交情,再叙与李白一同寻访范十隐居,后写在范居处即席朗诵屈原的《橘颂》,席上三个人因此在各自的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表达了朋友之间心神相连的感情。全诗有对真挚友情的珍惜,有心志共鸣的融洽,有生命志向茫茫无归的惆怅,格调高古,兴致飘逸,情境清妙。

  全诗可分三部分。

  开头六句为第一部分,叙写作者对待李白的交情。两人共被同行,亲如弟兄。“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可见作者是应约来此欢聚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见来此已是秋天,更见二人情谊之深。

  中间六句为第二段,叙述两人同寻范十隐居。“更想幽期处,还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是一首五言排律。此诗先写诗人与李白的深厚交情,再叙与李白一同寻访范十隐居,后写在范居处即席朗诵屈原的《橘颂》,席上三个人在各自的心里产生强烈的共鸣,表达了朋友之间心神相连的感情。全诗有对真挚友情的珍惜、有心志共鸣的融洽、有生命志向茫茫无归的惆怅,其格调高古,兴致飘逸,情境清妙。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338篇诗文  2730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早雁

杜牧 杜牧〔唐代〕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赤壁歌送别

李白 李白〔唐代〕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遣悲怀三首·其一

元稹 元稹〔唐代〕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荩箧 一作:画箧)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