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滨梅
王適〔唐代〕
忽见寒梅树,开花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寒冷中忽见梅花一树,梅花盛开在汉水之滨。
没想到春色花开早,却怀疑是仙女佩明珠。
注释
滨:水边;近水的地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按作者生平经历,应是及第前所作;按题意,应是作者于早春时节在汉江之滨见梅花开放有感而赋。
参考资料:完善
1、
杨佐义·全唐诗精品译注汇典(上):长春出版社,1994
2、
何大华·诗画襄阳:珠江文艺出版社,2010
赏析
小诗全用陈述笔调,诗人似在讲说他新奇的发现:“忽见寒梅树,开花汉水滨。”突兀的语势,流注一气的笔调,口语般平畅的语言,共同表现出惊叹不已,喜不自禁的激动情绪。这两句写梅花的“早”。“忽”字写出骤见早梅时的突兀感,这突兀中包含着反常,而这反常正显示出早梅的特性。由梅前的“寒”字,点出梅花开放的时间。在覆雪的山崖前,在水流枯落的汉水之侧,一树早梅却已开了花,自然令作者惊叹。这一句通过忽见早梅的感情意绪的渲染,表现了早梅凌寒傲雪,神清骨秀的贞姿劲质。这同“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己《早梅》)、“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庾信《咏梅花》)异曲同工,但更简约含蓄。
次句从
简析
《江滨梅》是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摄下早梅的一组短镜头,表现出诗人对江边早梅惊望、凝想,继而颔首、自笑的乍惊乍喜之状,以错觉写真,巧作譬喻,生动地展示出临江早梅的美丽花姿,并从如珠似玉的比附中深识梅花气傲寒冰、骨沁幽香的高韵劲节,颇有美感。
王適
王适唐人,卒于公元814年,生年不详。韩愈为其做墓志铭《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详述其生平事迹。其中,尤以其“骗婚”经历为世人乐道。 6篇诗文 2条名句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唐代〕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尚在 一作:字在)
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唐代〕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