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1936年冬天,梅山游击队根据地遭敌围困,当时我受伤又生病,在树丛草莽中隐伏了20多天,心想这次大概不能突围了,就写了三首诗留藏在衣底。可是不久,我们又逃脱了敌人的包围。
如今即将兵败身死我该写些什么?身经百战才创立了这番革命事业,是多么的不容易。
这次我要到阴间去召集已经牺牲过的同志,带领革命队伍击败国民党反动派。
南方已经打了十年的仗了,死后我的头颅要挂在城门上。
那些还活着的同志要多多努力,一定要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我。
革命者四海为家,反动派的血腥统治必定有结束的时候。
今天为革命事业而牺牲,自由幸福
组诗的第一首以设问开篇,一则交代个人的险恶处境,面临生死考验;再则振起下文,表示自己的态度。开创革命事业原本就是极端艰难困苦的,百战沙场,与敌人殊死搏斗,流血牺牲自然难以避免。言外之意就是个人的生命安危不足挂怀,或生或死,都要义无反顾,将革命进行到底。所以庄严宣告:“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自己即使魂飞九泉之下,也要把已经牺牲的部下重新集结起来,高擎革命红旗,与那里的反动派继续战斗,突出表现了作者为革命鞠躬尽瘁,死而不已的战斗精神。
组诗的第二首,作者首先从缅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斗争的历程方面落笔。“南国烽烟正十年”,涵盖了“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